日语学习与研究2019年第5期

应 运 而 生 任 重 道 远 贺 《日语学习与研究 》 创刊四十周年


《日语学习与研究》从创刊的那一天起,就成为我学习的伴侣,今年 11 月它迎来了 40 岁的
生日。说到四十年,我不由想起我国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日语学习与研究》这一本为我国广
大日语学习研究者创办的刊物,几乎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走来。之前鲜有学习日语的刊物,
但等到“四人帮”粉碎后,我国出现了万物复苏、百废待兴的活跃的局面,日语界也诞生了月刊
《日语学习与研究》。这一刊物的出现,如同久旱遇甘霖,满足了广大日语学习者、学界和教育
界人士的渴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日语学习与研究》在当时确实是改革开放后应运而生的时
代产物。这本杂志在风风雨雨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持续出版了四十个年头,实属
不易。
四十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记得 1979 年夏秋之交,宋文军教授专程前来我的工作单
外文出版局面谈。当时,我结束长达十五年的记者生活,从日本回国不久,对国内许多
情况还很陌生。他告诉我外贸学院(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要在年底前创办一本面向全国广大
日语学习者和教学工作者的杂志《日语学习与研究》,并约我写点什么。这一消息使我兴奋,但
我又为写稿而犯难。虽然我本人的工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一直跟日语有密切关系,但我
毕竟不是日本语言的研究者,更不是这一方面的专家,我不过是一个用日语做工具的新闻工作
者,对日语本身并没有专门研究,所以不免有些踌躇。但是受到宋文军教授锲而不舍的热情所
感染,我便硬着头皮为创刊号撰写了一篇《日语中的外来语》,算作“滥竽充数”。从此我跟这本
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不顾自己才疏学浅,把我在日本工作期间接触到的战后日语演变发展
的诸多新现象,结合自己的点滴体会和心得,用随笔形式每期写一篇,就这样,连续写了两三
年。现在,重看创刊当时出版的《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恍如隔世,不免产生无限感慨!
今非昔比。四十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方方面面
蒸蒸日上,面貌一新。《日语学习与研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杂志内容的丰富、充实自不待说,
版面设计也更显活泼。《日语学习与研究》从过去的一般性杂志,如今发展成为中国日语教学研
究会会刊,同时也成为我国政府教育部有关委员会的推荐期刊。
在我的印象中,《日语学习与研究》在这四十年间经历了几个阶段:创刊后的那几年,为适
应当时的形势和读者需求,更多地照顾日语初学者,杂志在内容上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介绍和语
言现象的分析,可读性比较强一些。如果我们可以这样说的话,那么后来随着教师读者的增
多,为适应日语教学上的需要,杂志的编辑方针有所调整,改为侧重教学经验的介绍。现在,
《日语学习与研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日语“学习”与“研究”刊物,它以学术研究为主,开设了日
语语言研究、中日比较研究、日语教育研究、日本文化研究、日本文学研究、翻译论坛等许多专
题性研究栏目,从而增加了杂志的权威性、理论性、学术性和创新性。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日
语研究事业的拓展和深入,标志着我国学界对日语语言的规律性认识更趋科学,日语研究水平
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表明我国的日语学界在国际合作方面不断取得新的可喜成果。
《日语学习与研究》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将进入下一个四十年。我觉得,重要的是今
后办刊一定要把握好我们所处时代的特点。
我们生活的二十一世纪,是跨文化交流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代;世界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人工智能( AI )的新时代。中华民族要
立足世界,中国文化要走出去,要进行文化传播,同时要引进世界上一切先进事物。我们当然
也要跟上时代步伐,勇于走在时代前列。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概
念、新提法、新表述,展现了党面临的新的历史使命和新的作为。
在新的时代,我们国家需要大量人才,需要大量外语(含日语)人才,需要博古通今、中外贯
通、学养深厚、具有进行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再创作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为此,我们需要进
一步加强包括日语在内的外语教育,进一步扩大日语研究队伍,并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使日
语研究事业更加系统化,更加深入,更加科学,并富有成效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衷心希望《日语学习与研究》能自觉地把这一历史使命担当起
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锐意创新,使我们的杂志越办越有起色,以不辜负广大读者对我们的
热切期望。
原文化部副部长
刘德有